發光細菌法的測定方法
1.生物測試法——發光細菌法
利用汙染物對革蘭(lan) 氏陰性兼性厭氧微生物所發射出的藍綠光強度的影響,來判斷水質受汙染的情況。
發光細菌是一種非致病性的普通細菌,具有發光能力,正常條件下,經培養(yang) 後能發出肉眼可見綠色光.波長490nm。凡是幹擾或損害細菌呼吸或生理過程的任何因素都能使細菌的發光強度立即發生改變。並隨毒物濃度增加.發光強度減弱。
這一特性可用於(yu) 汙水和地麵水中汙染物毒性的測定.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重現性,特別是測定綜合毒性。如重金屬、CN、酚類化合物、抗生素等對其發光過程具有毒害作用。
發光細菌法的測定方法如下:
(1)新鮮發光細菌培養(yang) 物測定法
發光細菌液體(ti) 在發光培養(yang) 基中培養(yang) (至對數生),稀釋至適當濃度後,加入測試管中,再加入試液,作用10~20min後,讀出並記錄對照管和樣品管發光強度變化數據。
(2)發光細菌與(yu) 海藻混合測定法
利用有毒物質對發光細菌沒有直接毒害作用,而對藻類有毒害作用的特點,把培養(yang) 好的發光細菌懸浮液和培養(yang) 好的藻類懸浮液混合後加入測試管,光照一段時間後再測定發光強度的變化。因為(wei) 毒物的作用使藻類放氧能力下降,發光細菌發光能力也下降。
(3)冷凍幹燥發光細菌製劑測定法
將已培養(yang) 至對數生的發光細菌製成幹燥粉劑,在冰箱中冷藏,使用時取出.加入重衝(chong) 液保溫平衡10~15min,恢複到幹燥前的生理狀態進行試驗。
2.細菌學監測法
在實際工作中,經常以檢驗細菌總數,特別是檢驗作為(wei) 糞便汙染的指示細菌,如總大量菌群、糞大腸菌群、糞鏈球菌、腸道病毒等,來間接判斷水的衛生學質量。
(1)水樣采集
采集細菌學檢驗用水樣,必須嚴(yan) 格按照無菌操作要求進行;防止在運輸過程中被染,並應迅速進行檢驗。一般從(cong) 采樣到檢驗不宜超過2h;在10℃以下冷藏保存不得超過6h。
采集江、河、湖、庫等水樣,可將采樣瓶沉人水麵下10~15cm處,瓶口朝水流上遊方同.使水樣灌人瓶內(nei) 。需要采集一定深度的水樣時,用采水器采集。采集自來水樣,首先用酒精燈灼燒水滅菌或用70%的酒精消毒,然後放水3min.再采集約為(wei) 采樣瓶容積翦80%的水量。
(2)細菌學監測法
水汙染的細菌學監測指標有以下兩(liang) 個(ge) :
①細菌總數 細菌總數指lmI,水樣在營養(yang) 瓊脂培養(yang) 基中,於(yu) 37℃、24h培養(yang) 後所生蘭(lan) 的細菌菌落總數。它可反映水體(ti) 微生物汙染的程度,如每1mL自來水中細菌總數不礙超過10個(ge) (具體(ti) 檢測方法見項目三)。
②大腸菌群數 大腸杆菌是一群需氧和兼性厭氧的、能發酵乳糖、產(chan) 酸、產(chan) 氣的革蘭(lan) 氏陰性無芽孢杆狀細菌。主要來源於(yu) 人畜糞便中,在腸道中普遍存在並且是數量zui多的一種。故大腸杆菌群被當作監測水體(ti) 是否受糞便汙染的指標。總大腸菌群是指那些能在3j℃、48h之內(nei) 使乳糖發酵產(chan) 酸、產(chan) 氣.需氧及兼性厭氧的革蘭(lan) 氏陰性的無芽孢杆菌,以每升水樣中所含有的大腸菌群的數目表示。大腸菌群數指每升水樣中含有的大腸菌群的數量。如每升飲用水中大腸菌群數不得超過3個(ge) 。大腸菌群數量的測定:多管發酵法和濾膜法(具體(ti) 檢測方法見項目四);
上一篇 elisa試劑盒市場現狀分析 下一篇 固氮作用的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