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係我們   Contact
搜索   Search
技術文章   Article首頁>>技術文章>>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

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

點擊次數:1819 更新時間:2016-02-15

一、異物性

   異物性指抗原與(yu) 機體(ti) 正常組織成分之間的差異性。一般而言,與(yu) 機體(ti) 之間種屬關(guan) 係越遠,免疫原性就越強,抗原與(yu) 機體(ti) 之間種屬關(guan) 係越近,免疫原性就越弱。根據抗原與(yu) 機體(ti) 種屬關(guan) 係的遠近,將抗原分為(wei) 3類。

1.異種抗原 如病原體(ti) (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動物血清製劑等,它們(men) 相對人體(ti) 免疫係統而言,屬於(yu) 強抗原。

2.同種異體(ti) 抗原 如人紅細胞表麵抗原(A抗原、B抗原、Rh抗原)及有核細胞表麵的HLA抗原等是人與(yu) 人之間免疫係統可識別的抗原。

3.自身抗原

(1)自身成分的改變或被修飾,如藥物損傷(shang) 、感染、電離輻射等因素的作用使正常細胞成分或結構發生改變,可被自身免疫係統識別。

(2)隱蔽的自身抗原的釋放:如精子、眼晶狀體(ti) 、甲狀腺球蛋白等免疫係統發育過程中未被淋巴細胞接觸到的自身成分,由於(yu) 外傷(shang) 、手術等釋放入血,接觸免疫係統,被識別為(wei) 抗原性異物。

二、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

1.化學成分與(yu) 結構

(1)成分:具有較強免疫原性的抗原多為(wei) 蛋白質,含 有芳香族氨基酸特別是含有的蛋白質免疫原性更強。除脂類外,脂蛋白、糖蛋白、多糖類、LPS等有機大分子都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2)相對分子質量:一般來說,相對分子質量(Mr)<4×103的分子,其免疫原性較弱或無,>4×103的分子具有免疫原性。抗原 Mr越大,表麵決(jue) 定簇數量越多,對T細胞、B細胞的刺激作用相對越強。但某些大分子如明膠,雖然其 Mr> 100 ×103,但因為(wei) 由直鏈氨基酸組成,在體(ti) 內(nei) 易被降解,因此其免疫原性很弱;而有些小分子如胰島素,雖然其 Mr<4×103,但仍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3)結構:抗原分子的結構越複雜,免疫原性越強,如環狀結構的蛋白質分子較直鏈結構的蛋白質免疫原性強;組成多糖的單糖數目越多、空間結構越複雜,多糖類抗原的免疫原性越強。

2.物理狀態 顆粒性抗原較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強;聚合狀態的蛋白質抗原較蛋白質單體(ti) 免疫原性強。

三、宿主方麵的因素

1.遺傳(chuan) 因素 機體(ti) 免疫係統對抗原的免疫應答能力是受其免疫應答基因(如 MHC)控製的。由於(yu) 每一個(ge) 體(ti) 遺傳(chuan) 密碼不同,因此,不同個(ge) 體(ti) 對同一抗原的免疫應答強度也各不相同。

2.宿主的其他因素年齡、性別和免疫狀態對抗原誘導免疫應答的強弱都有重要影響。

四、免疫方法的影響

    抗原刺激機體(ti) 產(chan) 生免疫應答的強弱與(yu) 抗原進入機體(ti) 的途徑、劑量、次數及是否使用佐劑等有明顯關(guan) 係。

1.途徑 抗原從(cong) 皮內(nei) 進入,免疫效果,皮下次之,腹腔及靜脈較差,口服可能誘導免疫耐受。

2.劑量 適量的抗原可誘導免疫應答,進入機體(ti) 的劑量過大或過小都可能誘導免疫耐受。

3.次數 抗原注入機體(ti) 的時間間隔要適當,反複刺激可能誘導免疫耐受。

4.佐劑 免疫佐劑的使用可增強免疫應答,不同種類的佐劑對免疫應答的影響不同,如弗氏佐劑誘導B細胞產(chan) 生 IgG類抗體(ti) ,明礬佐劑誘導B細胞產(chan) 生 IgE類抗體(ti) 。

上一篇 石蠟包埋組織切片 下一篇 菌種複壯方法

021-69985169
13611928337

推薦收藏該企業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