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組織腫塊全身檢查
軟組織腫塊若為(wei) 腫瘤,尤其是惡性腫瘤,全身檢查甚為(wei) 重要,不能忽視。須檢查區域淋巴結如腹股溝淋巴結、腋窩淋巴結、鎖骨上淋巴結有無腫大。軟組織肉瘤較少有區域淋巴結腫大。但當軟組織腫塊破漬,或有其他感染病灶時,會(hui) 出現腫大淋巴結,應與(yu) 淋巴結炎鑒別,也須注意結核病變可能。肉瘤性淋巴結轉移多無疼痛,稍硬,無粘連。軟組織肉瘤發展到一定階段會(hui) 出現遠處轉移,以肺、腦、肝部位較多見,因此應注意相應髒器的檢查。
輔助檢查
(一)血常規
白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多,表示急性炎性腫塊或膿腫。
(二)x線平片
x線平片對骨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好,對軟組織的敏感性較差。在軟組織腫塊的診斷中,x線平片可用於(yu) 區別軟組織腫塊是骨的病變還是軟組織病變。當可疑軟組織腫瘤有骨侵犯時,也可以應用。
(三)B超
B超檢查可清楚顯示腫塊的形態和輪廓,判定腫塊的大小、位置及腫塊與(yu) 周圍組織的關(guan) 係,了解腫塊若為(wei) 肉瘤是否侵犯鄰近骨骼。對深部腫塊可引導穿刺活檢。由於(yu) B超方法簡單,費用較低,是軟組織腫塊診斷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當觸診不理想時,B超是確定有無腫塊的良好方法,並且可判斷腫塊是實質性還是囊性,提出對腫塊性質的重要參考。
(四)CT
CT對骨和軟組織腫塊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好,特別是橫斷麵的影像,可將腫塊與(yu) 其周同的組織顯示得非常清楚,近年在軟組織腫塊的術前診斷中使用非常多。CT檢查可發現等密度腫塊,了解重要血管受累情況,了解軟組織腫塊內(nei) 的血供情況,幫助定性或鑒別診斷(必要時應選擇增強掃描)。CT檢查還可用於(yu) 導向穿刺活檢。當軟組織腫塊為(wei) 惡性腫瘤時,CT檢查可用於(yu) 腫瘤的分期、隨診複查和治療效果評價(jia) 。
(五)MRI
MRI是軟組織腫塊診斷的又一手段。其主要優(you) 點是具有多參數成像、高度的軟組織分辨率及多方位、多層麵掃描。MRI能提供有關(guan) 腫塊與(yu) 神經血管束問的關(guan) 係,了解腫塊內(nei) 壞死、出血等情況。MRI的缺點是對確定腫瘤的性質還缺乏特異性。對於(yu) 病灶的鈣化、骨化、骨膜反應和骨皮質破壞等,MRI不如X線平片和CT。
軟組織腫塊的有關(guan) 影像學檢查非常重要。選擇檢查方法的原則是選擇敏感性強、特異性好的方法,並應用zui少的檢查、zui低的費用來獲得zui多的對診治有益的信息。以達到確定有無腫塊、腫塊的部位、腫塊的範圍、與(yu) 周圍重要組織的關(guan) 係及腫瘤性質的目的。
(六)組織學檢查
對軟組織腫塊實質的組織病理學檢查即活檢,是軟組織腫塊的重要確診方法之一,應盡可能在施行治療之前完成。它包括取材和病理檢查兩(liang) 方麵。
1,粗針穿刺取樣組織學檢查適應於(yu) 腫塊部位較深,直徑3cm以上,非神經或血管源性,可疑惡性者。臨(lin) 床應用成功率較高。特別是對於(yu) 那些纖維組織較少、細胞成分較多的類型,成功率更高。為(wei) 確保套管針進入病變實質,取樣前應仔細研讀局部的影像學片,估計腫瘤所居的深度和位置,進針時鬱應突破哪些組織。掌握好力量,切勿洞穿到對側(ce) 。經套管針抽吸出來的組織要經過篩選,選出病變組織塊,用10%的浸泡,送病理檢查。術前要明辨病變區的神經、血管等重要結構,並遠離這些重要結構作為(wei) 進針點。當腫瘤較小,與(yu) 周圍重要結構關(guan) 係密切時,則不宜針吸活檢。
2,細針抽吸學檢查細針穿刺對組織損傷(shang) 小,相對更安全,適應證應較粗針針吸為(wei) 廣。對一些部位較深的軟組織腫塊,可在CT或B超監視下,采用細針抽吸取樣。但要注意。對於(yu) 某些部位較深的腫塊,由於(yu) 針細而軟,隻能進行單一方向的直入直出式取樣,故確診率較前者低。又因是塗片的細胞學檢查,對不太典型的病例應慎重,避免誤診、誤治。
3,切取活檢切開活檢是采用手術切開皮膚和腫塊表層組織,直視下取材的方法。臨(lin) 床應用較多。對送檢的組織冰凍或石蠟包埋。前者在術中即可獲得診斷,直接指導治療。後者需兩(liang) 次手術,適應於(yu) 腫塊較深,與(yu) 黿要結構關(guan) 係密切,無法針吸活檢,或針吸活檢失敗者,術前或術中需要明確診斷者。操作時作一小的與(yu) 腫瘤長軸平行的切口。應分離或切開腫瘤表麵的其他組織,於(yu) 假包膜下切取1 cm×1cm的腫塊組織送檢。注意切取活檢後要*而地止血,以免活檢後致瘤細胞皮下播散。切取活檢後近期手術。手術與(yu) 切取活檢的相隔時問越短越好。
4,切除活檢對於(yu) 腫塊體(ti) 積較小,較淺表,良性可能性大的腫塊,嗬采用切除活檢的方法。一次性切除腫瘤。術中快速冰陳,確診為(wei) 良性者,免去第二次手術。也可術後百蠟切片病理檢查,必要時再行瘤床切除。
(七)病理學檢查
由於(yu) 軟組織廣泛分布於(yu) 人體(ti) 各處,組織來源眾(zhong) 多,形態、結構複雜多樣,多種病變間又有相似性,是導致普通光學顯微鏡下錯誤診斷的原因之一-,從(cong) 臨(lin) 床上看誤診率較高。應結合免疫組織化學標記及電鏡榆查,以提高診斷正確率。
鑒別診斷
(一)軟組織創傷(shang) 性腫塊
指軟組織受到鈍器打擊、重力擠壓、過度牽拉等機械性因子作用,使軟組織結構的連續性破壞,並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臨(lin) 床表現為(wei) 局部腫脹、疼痛、功能障礙。
1,挫傷(shang)
致傷(shang) 因子為(wei) 鈍物打擊、體(ti) 位改變、碰撞堅硬物體(ti) 。臨(lin) 床表現為(wei) 皮膚青紫、局部腫脹、疼痛、局部壓痛、功能障礙或皮下血腫。
2,扭傷(shang) 致傷(shang) 因子為(wei) 外力或體(ti) 位突然變化,致使關(guan) 節過度伸屈,使關(guan) 節附屬結構發生撕裂。臨(lin) 床表現為(wei) 受損關(guan) 節處皮膚青紫、局部疼痛、腫脹、觸壓痛明顯、關(guan) 節活動障礙。
3,擠壓傷(shang) 致傷(shang) 因子為(wei) 重物擠壓富有肌肉的肢體(ti) 和軀幹部位,致使較廣泛的組織破壞。臨(lin) 床表現為(wei) 傷(shang) 處嚴(yan) 重腫脹、皮膚緊張、劇烈觸壓痛,易並發休克和急性。腎功能障礙。
(二)炎性腫塊
對於(yu) 診斷軟組織腫塊是否為(wei) 炎性(感染)病變,須確定有無感染、感染的種類和類型,以及何種病原菌感染。
1,急性蜂窩織炎急性蜂窩織炎是指皮下、筋膜下、肌間隙或深部蜂窩組織的一種急性彌漫性化膿性感染。特點是病變不易局限。擴散迅速,與(yu) 正常組織無明顯界限。常見的致病菌是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wei) 金黃色葡萄球菌,亦可為(wei) 厭氧菌。炎症可由皮膚或組織損傷(shang) 後繼發感染所致;亦可由局部化膿性感染灶直接擴散,經淋巴、血液傳(chuan) 播而發生。臨(lin) 床上淺表的急性蜂窩織炎局部紅腫明顯、疼痛較劇烈,並向四周迅速擴散,與(yu) 正常皮膚無明顯分界。病變常因缺血而發生壞死。深在的急性蜂窩織炎,局部紅腫多不明顯,常隻有局部水腫和深部壓痛。但全身症狀較重者,可出現高熱、寒顫、頭痛、全身乏力、白細胞計數升高、核左移等。
淺表的急性蜂窩織炎應與(yu) 丹毒鑒別。丹毒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發於(yu) 下肢和麵部。致病菌多為(wei) β一溶血性鏈球菌,丹毒一般起病緩,很少有組織壞死,常不化膿。臨(lin) 床表現為(wei) 患部片狀紅疹,顏色鮮紅,中間較淡,邊緣清楚,並稍隆起。手指輕壓可使紅色消退,但壓力除去後紅色很快恢複。由厭氧鏈球菌、類杆菌和多種腸道杆菌所致的撚發音性蜂窩織炎一般多發生在被腸道或尿道內(nei) 容物汙染的會(hui) 陰部。局部可榆出撚發音,疏鬆組織和筋膜有壞死,且伴有進行性皮膚壞死,膿液惡臭,全身症狀嚴(yan) 重,應與(yu) 氣性壞疽鑒別。氣性壞疽由梭狀芽胞杆菌(魏氏杆菌、水腫杆菌、腐敗杆菌)感染所致,病理表現以肌肉壞死為(wei) 主。臨(lin) 床上早期即出現“脹裂樣”劇痛,皮膚緊張、發亮,由蒼白轉為(wei) 紫紺,腫脹妊迅速加重,除發熱、寒顫、脈率增快等感染中毒症狀外,還可有意識障礙、貧血、尿少、黃疸。
2,臍部感染臍部感染是臍部蜂窩組織的急性化膿性炎症。成人臍炎是由於(yu) 不注意臍部衛生或搔抓臍部造成皮膚損傷(shang) 所致。病原菌多為(wei) 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臨(lin) 床表現為(wei) 臍內(nei) 或臍周疼痛,局部紅、腫、壓痛,有黏稠膿液或帶臭味的漿液性分泌物。
3,膿腫膿腫是急性感染後組織或器官內(nei) 病變組織壞死、液化,形成局限性膿液積聚,並有一完整膿壁者。常繼發於(yu) 各種化膿性感染,如急性蜂窩織炎;也可發生在局部損傷(shang) 的血腫或異物存留處;或膿毒血症時從(cong) 遠處感染灶經血流轉移而形成。致病菌多為(wei) 金黃色葡萄球菌。臨(lin) 床表現為(wei) 淺部軟組織膿腫病灶,局部疼痛,有紅、腫、熱、壓痛,觸之有波動感。深部軟組織膿腫時局部有疼痛,但局部紅腫多不明顯,局部有壓痛,疼痛區域皮膚可有凹陷性水腫。波動試驗陰性。患處常有運動功能障礙,可伴畏寒、高熱、頭痛等全身症狀,白細胞計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數增高。結核性冷膿腫由結核杆菌引起,病程長,發展慢,局部多無紅、熱、痛等急性炎症表現,常繼發於(yu) 骨關(guan) 節結核和脊柱結核,x線檢查有助於(yu) 發現冷膿腫相關(guan) 的骨關(guan) 節結核病灶。對深部軟組織膿腫,可通過穿刺抽得膿液而明確診斷。
上一篇 支原體形態 下一篇 胃癌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