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抗體及其功能試劑
80年代後人們(men) 開始使用基因工程技術製備抗體(ti) ,並進而將抗體(ti) 分子片斷與(yu) 其它蛋白(或另一種抗體(ti) 分子)融合得到多功能試劑,到目前為(wei) 止,基因工程抗體(ti) 在免疫測定上的應用尚處於(yu) 一個(ge) 初級階段。且主要是將抗體(ti) 與(yu) 其它蛋白以融合蛋白形式表達而得到多功能試劑,如澳大利亞(ya) 學者應用基因工程技術製備了抗人紅細胞抗體(ti) 與(yu) HIV-1gpN41的融合蛋白。這種重組蛋白,即基因工程雙功能試劑,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快速,靈敏和特異的自身紅細胞凝集試驗(AGEN).
3.1 HIV-Elisa抗原/抗體(ti) 試劑
1998年,美國首先研製第四代試劑,對檢測HIV的同時檢測P24(核心)抗原,故稱HIV抗原/抗體(ti) 試劑,國內(nei) 已有引進.
抗原組成:gp160gp36gp170和單克隆抗p24抗體(ti) 包被.
3.1.2 P24抗原測定
采用夾心法Elisa,即將將純化的已知抗體(ti) 包被,當加入帶測血清後,若血清中含有P24與(yu) 包被抗體(ti) 形成抗原抗體(ti) 複合物,再加入酶(HRP)標記HIV抗體(ti) 。在抗原上又結合了酶標記的抗體(ti) ,加底物 顯色後在酶標儀(yi) 上讀結果。
近來為(wei) 提高檢測血清中P24抗原的敏感性,將血清中免疫複合物(ICD)解離後再進行測定。發展了(ICD) P24抗原測定技術。
3.1.3抗HIV-Elisa試劑
目前對HIV的檢測原料有了較大改進,主要如下:
(1)可用於(yu) 檢測血清或血漿中HIV IgM亞(ya) 特異性抗體(ti) 和檢測HIV-1、2和多種亞(ya) 型。
(2)標記的抗原:
a.含HIV-1B亞(ya) 型gp41和P24的HIV-1重組融合蛋白。
b.可特異性檢測血清或血漿中HIV M群的抗體(ti) ,絕大多數HIV-1.0群和HIV-2群的抗體(ti) 。
c.gp36免疫調控區的HIV-2多肽可測定特異性的HIV-2抗體(ti) 。
d.gp41的倆(lia) 段HIV 1.0群多肽,可測特異性HIV 1.0 群的抗體(ti) 和HIV 1M群的抗體(ti) 。
從(cong) 以上抗原設計保證HIV的來自不同亞(ya) 型/或區域的抗原亞(ya) 型抗體(ti) 的檢測。減少了變異株的漏檢。
HIV-1.0.2對759份各類臨(lin) 床樣品包括401份HIV-1感染不同階段病人樣品,204分HIV-2感染不同階段病人樣品,和154份與(yu) HIV無關(guan) 的其他疾病患者的樣品的檢測結果。
特異性:99.93% 靈敏度:100%
對歐洲血液中心的8842份常規鮮血者樣品用HIV-1.0.2進行評價(jia) 篩選,並經確認實驗獲得的結果。
3.1.4 HIV 確認試劑—免疫印記(WB或RIBA)試劑
判斷標準
我國 HIV 抗體(ti) 陽性:至少二條膜帶(即gp160/gp120)或至少一條膜帶和p24(核心)帶同時出現
美國 HIV-1陽性(任何兩(liang) 個(ge) 中有二條帶(P24 gp41 gp120/gp160), HIV-2無陽性
WHO : HIV -1 陽性(不管有無核心帶或酶帶, 但有兩(liang) 條膜帶)
HIV-2陽性(不管有無核心帶或酶帶,單有兩(liang) 條膜帶即為(wei) 陽性)
上一篇 細胞爬片的免疫組化染色的操作步驟 下一篇 ELISA試劑盒的種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