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學生獲
大霧、大雨、霧霾等惡劣天氣能見度較差時,高速公路上經常出現車輛連環相撞。如何將汽車的眼睛擦得更亮,在迷霧中安全地行駛?
“我們(men) 團隊發明的低能見度天氣高速公路行車安全係統專(zhuan) 門解決(jue) 這類問題。”在南昌的華東(dong) 交通大學電子創新基地實驗室內(nei) ,該校大三學生張海強嫻熟地通過演示文稿和實物介紹起新發明。
時光倒退三年,回到高考前後,那時農(nong) 村長大的張海強碰都沒碰過電腦,並且剛剛做完心髒手術。
作為(wei) 電氣與(yu) 電子學院的學生,電子實習(xi) 是“家常便飯”。剛開始,張海強老是出錯,而其他同學卻做得又快又好。於(yu) 是,張海強付出別人幾倍的時間,訓練動手製作能力及編程水平。大一下學期,電子實習(xi) 中他脫穎而出,被指導老師楊雲(yun) 看中,帶進了該校電子創新基地實驗室。
導師楊雲(yun) 見證著張海強的成長。進入實驗室不久,張海強自薦擔任實驗室管理員,還積極參與(yu) 到實驗室的課題中去,主動向老師、學長們(men) 學習(xi) 做課題項目的科研方法。
“如何能夠在低能見度天氣下,防止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側(ce) 碰、追尾、連環撞車?”為(wei) 解決(jue) 這一難題,在導師楊雲(yun) 支持下,張海強組建了自己的科研團隊,曆經一年多時間出“低能見度天氣高速公路行車安全係統”。
“由於(yu) 該係統比較複雜,且團隊人員都欠缺經驗,可借鑒的先例不多,一路走來不懂就學,我們(men) 先後自學了傳(chuan) 感器、物聯網、數據庫、程序設計等多門課程。”張海強介紹,“整個(ge) 項目下來,大家還培養(yang) 出了快速自學能力。”
在過程中,他們(men) 攻克了一個(ge) 個(ge) 難題,也收獲了一項項:高速公路防車輛連續追尾報警裝置,低能見度、非正常天氣高速公路隧道口泥石流山體(ti) 滑坡報警係統,高速公路隧道防道路打滑式的水除霧霾裝置……
目前,張海強已獲得11項國家、1項著作產(chan) 權和多項榮譽稱號,成為(wei) 校園中的“發明達人”。談及這幾年科研創新的收獲,張海強表示,“剛進大學我都不敢說話,現在卻要經常答辯推介科研項目,變得敢說話是源於(yu) 自信。要相信自己,才能挑戰自己!”
上一篇 ELISA試劑盒的主要原理 下一篇 細胞株”和“細胞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