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病變
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我國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也逐年增加,已成為(wei) 繼心腦血管疾病後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三位疾病。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糖尿病慢性並發症的危害非常嚴(yan) 重,致殘率和致死率*。糖尿病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zui常見的慢性並發症之一,發病率高,病變涉及麵廣,發病後嚴(yan) 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糖尿病患者出現何種症狀時應考慮發生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病變發生率較高,患者的自覺症狀較多,病變早期可無症狀,也可表現輕微,以感覺障礙為(wei) 主,呈對稱性疼痛或/和感覺異常,下肢症狀較上肢多見。感覺異常有麻木、蟻走、蟲爬、發涼、發熱、燒灼感、刺痛或觸電樣感覺,往往從(cong) 遠端腳趾上行可達膝上,患者有穿襪子與(yu) 戴手套樣感覺。感覺障礙嚴(yan) 重的病例可出現下肢關(guan) 節病及潰瘍。有時有觸覺過敏,嚴(yan) 重者則不忍棉被之壓,須把被子支撐起來。疼痛可表現為(wei) 刺痛、灼痛、鑽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時劇疼如截肢痛,呈晝輕夜重。當運動神經累及時,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減退,晚期有營養(yang) 不良性肌縮。周圍神經病變可雙側(ce) ,可單側(ce) ,可對稱,可不對稱,但以雙側(ce) 對稱性者多見。糖尿病神經損傷(shang) 可以因進展緩慢而不被發現,例如手持高溫物體(ti) 致燒傷(shang) ,但不覺灼熱和疼痛,鞋過小或有異物,引起足部慢性糜爛而無自覺的痛苦等。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如何診斷?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率高,但病變早期常無症狀,病程越長,治療起來越困難。因此,必須提高對該病的警覺性,爭(zheng) 取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減少患者的致殘率,提高生活質量。對於(yu) 所有2型糖尿病在確診時,1型糖尿病確診5年後,或出現周圍神經病變的表現時應進行神經病變的篩查。定性篩查的方法包括針刺覺檢測,輕觸覺檢測,位置覺檢測,溫度覺檢測,振動覺檢測(128 Hz音叉),壓力覺檢測(10g Semmes-Weinstein 單纖維尼龍絲(si) ),此外還可進行運動覺檢測和踝反射檢測。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定量診斷包括神經傳(chuan) 導速度測定(NCV);定量感覺功能測定 (QST);腓腸神經活檢等。一般情況下,通過詳細的詢問病史,結合臨(lin) 床表現、體(ti) 格檢查、輔助檢查結果,內(nei) 分泌科醫生可以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進行準確的診斷。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如何治療?
由於(yu) 糖尿病本身及周圍神經病變的病因及發病機理尚不*清楚,目前尚無療法,在治療時應針對不同患者、不同病情及不同體(ti) 質選用相應的藥物,以采取控製血糖、改善循環及控製疼痛等綜合治療為(wei) 主,輔以支持與(yu) 症狀針對性治療。
首先,應嚴(yan) 格控製血糖,這是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關(guan) 鍵和基礎,要求血糖穩定在理想水平,若口服降糖藥不能使血糖降至滿意的水平,必要時可注射胰島素或使用胰島素泵嚴(yan) 格控製血糖防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其次,包括抗血小板治療、鬆弛血管治療及抗凝溶栓治療,改善局部微循環,促進損傷(shang) 的神經組織修複。第三,可食用一些神經營養(yang) 藥物,如肌注或口服甲基12等。第四,藥物緩解疼痛,自我護理等。另外,如果患者有高血壓、高血脂,也要一並加以控製,zui後,別忘記戒煙、限酒、適量運動、平衡飲食、減輕體(ti) 重。應該強調的是,患者需要在內(nei) 分泌科專(zhuan) 科醫生的指導下合理治療。